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家 | 解密未来银行架构转型专题:以神州信息的ModelB@nk5.0为例

神州信息 2022-11-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银行家杂志 Author 崔蕾


上下滑动阅读




未来银行架构——以神州信息的ModelB@nk5.0为例

国家开办的质库和民间经营的钱庄是早期银行的雏形,具备将货币及其载体作为资源进行管理、流通和调节的能力,在社会、经济、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承担起支柱作用。我国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管始于2003年,发展至今,中国银行业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探索革新,已形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银行体系。面向未来并符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银行业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

近20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更迭,国内银行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从追逐到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已建成各类应用系统支持和促进业务发展。从大集中时代到SOA时代,再到分布式、微服务时代,在“科技兴国”“科技兴行”的号召下,通过先进的IT架构转型推进业务发展,已经成为今天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未来银行建设的架构思考


伴随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国内银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科技建设高潮。如何利用科技能力支撑以“数字、智慧、绿色、公平”为原则的新金融发展,是这一轮科技建设的主要课题。围绕这四项原则,银行业通过不断吸纳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自我革命,来提升内生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业务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银行还通过数字技术连接产业场景和金融场景,发展产业数联网,构建新形态下的融合场景,再基于场景的融合,打破物理界限,构造产业过程和金融服务相辅相成的数字空间。银行内部管理也将实现资产的数字化管理,进而实现整个运营的智能化升级。可见,不同金融企业面向未来发展数字化建设都离不开场景建设。但是,如何围绕场景金融建设IT系统以促进业务发展,这需要银行具备场景金融服务核心能力。未来银行IT架构也需要围绕着这一核心能力来支撑业务发展。

未来银行的IT架构也必须服务于金融企业的战略发展。目前国内一些有前瞻性的银行在战略指引下,依靠金融科技创新进行未来银行IT架构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但仍然有不少银行受限于科技能力,缺乏将战略发展目标与整体IT设计以及具体建设相结合的总体规划。所以,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银行IT架构设计思路,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机构循序渐进地搭建符合自身需要的IT系统,并拥有按照自身企业发展战略,有步骤地规划未来的科技能力。

数字化转型期的银行,需要的不仅是若干满足不同业务部门要求的、单一的、割裂的系统,还要根据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一整套融合银行业务发展、内在管理、外部监管审核以及科技领先的多层次体系化的整体架构。它可以理解为指引银行未来IT应用架构发展的蓝图或设计方案,未来参照这个蓝图循序渐进地建设一个个IT系统。这个整体架构重在厘清和说明为什么要建设这些系统,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新业务时哪些系统需要具备哪些处理能力。在整体架构规划下,所有的应用系统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服务于战略发展和多层级的目标。

未来银行的整体架构亟待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银行IT架构通常直接面向业务部门,根据不同需求建设独立系统,因此呈现出“烟囱式”的系统布局。尽管建设了链接系统实现了互联,但在今天以场景和客户为中心的新金融消费体系下,这种架构仍然显得笨重,不够敏捷。二是不同系统之间,交易和数据处理都相对独立,数据价值无法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快速反馈。银行大量沉淀下来的数据,在服务业务处理、客户体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极具价值、有待释放,这也是当前架构的不足之处。三是这种IT架构制约了银行综合金融、产业金融以及与典型产业场景快速融合的服务能力。而在数智时代,实现多元化金融场景与智能化金融服务相结合,已成为亟待解决和必须解答的问题,将加速推进整体IT架构升级。也只有解决这些问题,IT架构才能帮助银行积极拥抱金融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成为支撑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与安全运行。

未来银行架构满足五大诉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金融机构普遍围绕新时代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使命调准战略。金融企业的发展以明确的战略目标为指引,战略目标的实现则需要紧密围绕目标客群的需求开展业务。场景化服务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业务形态,要点在于从“坐商”向“行商”转变,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各种生活生产场景之下,“润物无声” 地输出金融服务。

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下,客户只有明确知道自己的需求时,才会主动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寻求服务。但是,多数客户不具备专业知识,不了解多种多样的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不明确自己的真实需要。他们只能明确具体的生活生产目标,如购物、上学、创业、租赁等。这就需要银行在生活生产的关键环节主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将服务过程融入到实际生活生产当中。这就是场景化服务。

银行识别场景和建设场景,最关键的是从客户角度理解不同场景下的真实需求,所以视角的变化尤为重要。以往,银行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投向“二八原则”中20%的客户,对其余80%的客户的潜在需求关注不足。在当前普惠金融、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下,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已明确将 “公平”作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则之一的背景下,加之数字技术得到发展与普及,必然驱动银行将业务发展的焦点转向80%的巨大客群。客户的需求将促使银行开始转变视角进行思考,也促使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企业改变视角来思考未来金融机构需要什么样的系统。

未来银行整体架构,需要从技术支撑与业务发展两方面思考。未来银行架构ModelB@nk5.0(见图1)的核心思想在于,以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AI中台(金融超脑)为支柱,围绕五个层次的业务发展诉求,即场景建设、旅程服务、能力输出、资源积累和组织管理,提供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能力。

场景建设层的能力是拓展业务、提供统一交互体验和输出整体品牌形象。这一层系统帮助银行触达和获取客户。旅程服务层由用户旅程、产品服务和资金投资三部分组成,依照特定场景下的不同客户的不同服务要求,按需定制千人千面的流程体验及专属产品服务,让客户宛如享受高端旅行服务一般舒服自然地享受金融服务。这层系统帮助银行黏客、留客。能力输出层集中银行的基础能力输向旅程服务,由业务层四个中台体系(内管中台、业务服务中台、营销中台和风控中台)和技术能力输出的三个中台体系(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AI中台)共同组成。这层系统为客户输出金融服务能力。资源积累层通过湖仓一体技术沉淀和管理业务过程产生的数据资产,如客户数据资源、外部数据资源、政府数据资源、机构数据资源等。这一层系统将业务数据化、模型化,是未来数字化经营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层包括金融机构监管、审计和经营管理等系统,旨在保障金融企业平稳运行发展。

未来银行架构拥有三大能力


未来银行架构中,三个重要基础技术能力支撑五层整体架构。一是技术中台。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体系重构银行各类服务能力,现有框架技术、分布式技术、区块链技术、IDE工具以及运维管理类系统都会分解、融合到银行统一的技术中台里。不同层次的业务系统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议规范下形成一个个微服务,相互协同完成业务处理。二是数据中台。为业务服务和内部管理提供支持,包括数据治理、数据建模、数据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自主研发且领先的一系列服务与组件,助力金融释放数据价值。如何将零售、企业、三农等产业在生活生产中的数据要素转化为金融资产,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业务发展中,是数据中台建设的重点。三是金融超脑,即AI中台。利用AI中台的学习和智能化处理能力全面释放应用系统潜力,支撑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AI中台提供整套AI能力应用,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技术平台的智能化需求,如金融产品的自动装配、业务流程的自动优化、系统故障的智能预警、代码的自动化生成等,释放出强大的IT潜能。

五层架构不再以垂直业务范围区分稳态和敏态,而是从客户视角进行横向敏态和稳态业务的划分。传统的银行依照业务类型划分稳态和敏态,例如线上业务、零售业务(个人业务)属敏态业务,线下业务、对公业务是稳态业务等。但是,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以及未来生活生产习惯的巨大变化,业务发展已经出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个人公司业务联动和相互借鉴的趋势。这种变化决定着未来只要是客户需要的服务,都不会呈现稳态,皆按需求发展而变化。因此,ModelB@nk5.0明确定义:直接面向客户的场景建设和旅程服务都属于敏态,真正稳态的是支撑敏态业务之下的银行能力沉淀和资源积累。通过敏态和稳态的重新划分,首先,能帮助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化、符合需求的服务,也能横向将不同类型的客户服务中共性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集中起来释放能量,整体降低服务成本,管控业务风险。其次,更加注重客户在银行服务中的体验,通过旅程服务的模式优化体验、提供精准产品服务。

长期以来,坐商模式决定了银行不太注重客户的服务体验。但是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开放服务从坐商向行商转变,如何通过优质化的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就变成了重要命题。旅程服务系统的规划,把客户在银行体验服务的生命周期视作一段段“旅程”,通过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不同阶段“旅程”中所需的金融服务。这个过程中,用户旅程体系不断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作为重要的数据直接应用于服务流程的优化,将银行的服务、客户的反馈和服务的改善形成一个闭环的有机体,让IT系统能够直接促进银行服务的优化升级,自动提供精准服务内容,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最后再充分利用数据和AI技术释放银行服务潜能。未来银行架构特别强调数据和AI技术对业务的赋能。 

银行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好、更精准、更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要持续优化服务成本,提升服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因为未来强调“绿色、公平”的普惠金融,客户成长性影响客户忠诚度,这些都驱动银行将专业能力下沉到拥有庞大数量的普通客群上。而数据中台和AI中台可以更好地帮助银行将人的经验和能力转换为系统的经验和能力,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未来银行架构支撑场景化服务


未来银行整体架构如何支持场景化服务,以农业生产场景为例。农业客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购买种子化肥,租用生产设备,进行销售和物流运输等。银行传统服务因不了解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活动,无法预测风险,不能在农业生产环节有效地为农户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在未来银行架构下,场景建设层的系统帮助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建生产场景触达客户。例如,打通与种子公司的销售平台,在农户购买优质种苗时通过种苗的存活率为其提供小额贷款;打通物流平台,帮助农户选择最佳的物流方式,为运输提供物流费用结算;建设农产品加工社群,在收获季节帮助农户找到合适的加工企业,并提供销售卖场信息,等等。旅程服务层次的系统跟踪农户服务的过程,能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如在播种季节加快放款速度、在物流环节提供便捷结算方式等。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标,结合行业特性及农户不同时节的资金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为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提供金融服务旅程一站式场景建设,能更好地服务农户。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一方面通过能力输出层的系统将存、贷、汇等专业金融服务进行输出,另一方面可借助AI、数据提供智能化的业务处理。资源积累层的系统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按照标准和规范有序地管理起来,并基于合作伙伴的三农数据分析,防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并拓展出新的农业金融服务。银行也将根据所积累的数据资源实现内在能力的提升,利用组织管理层系统实现数字化经营。

未来银行的五层架构能够帮助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将金融服务定向输出到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可以按照不同层次系统的关系进行整体设计、建设,不但能够安全地保护数据,还能积累精细化、清晰化、准确化的业务数据用于监管报送,更好地适应科技治理、科技伦理和创新监管的要求,严防科技风险导致金融风险。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行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深入理解银行管理要求、创新场景建设,懂金融、懂科技、懂产业、懂数据,以及具备架构设计和分析能力。今天走在前列的银行企业不仅会在科技人员中选拔培养这类人才,也会在业务部门中加强培养懂模型、懂架构的新一代业务人员。

当前,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正成为第四次金融革命的突出特征,是金融体系能否完成支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凝聚力量,共同营造公平、开放、稳定的环境,合力解决实体经济的数据资产转化成可风控、可监管的金融资产,这一过程将面临法规、技术、行业壁垒等一系列难题。未来,金融科技服务商将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与各界生态伙伴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探索出一条“用数字技术实现普惠金融”的道路。

作者: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行业专家 崔蕾


本期未来银行架构转型特别推荐


专题

龚伟华/

未来企业架构助力银行高质量发展


陈铁钢/

以新架构打造新时期领跑优势 

——工商银行ECOS工程助力转型升级


崔蕾/

未来银行架构 

——以神州信息的ModelB@nk5.0为例


杨涛/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银行数据治理 


李璠/

未来金融企业技术架构与数字化转型


李衍珠 韩波 王彦博/

面向未来银行的开放式应用架构探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